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 二维码
344
发表时间:2017-12-02 08:58 (1)、化粪池 主要功能:化粪分解大颗粒物质、沉降悬浮物、腐烂硝化有机污染物,为后续处理设施创造条件。该池由业主方在基建工程中自建。化粪池污泥每半年启运一次。 建议设计参数为水力停留时间:HRT≥36h。 池型:三格化粪池。 设计流量:Qmax=600m3/d=25m3/h=0.0069m3/s; 污水部分容积:
式中:N——化粪池的实际使用人数; Q——每人每天的生活污水量(L/人·d),一般取20-30 L/人·d; T——污水在化粪池中的停留时间(h); 根据有关规定,污水在化粪池的停留时间取24~36h。 污泥部分容积: 则化粪池有效容积V=V1+V2 =720+12=732m3 数量:2座 单座有效尺寸:L×B×H=9.0×8.0×5.0m 单座设计尺寸:L×B×H=9.0×8.0×5.5m 设计总容积:792m3 结构方式:砖混。 ①、主要功能:用以截阻大块的呈悬浮状态的污物。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 A、设计流量: Q=500m3/d=21m3/h=0.0058m3/s,变化系数K=1.8—2.2,取2.2,Qmax为0.0128m3/s。 B、 栅前进水管道: 栅前水深(h)、进水渠宽(B1)与渠内流速(v1)之间的关系为 v1 = Qmax / B1h , 则栅前水深 h = 0.50 m, 进水渠宽 B1 =0.5m, 渠内流速 v1 = 0.04 m/s, 设栅前管道超高 h2 = 0.30 m。 C、格栅: 一般污水栅条的间距采用10~50 mm。对于生活污水,规模较小的选取栅条间隙 b = 20mm。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75°。人工清理格栅,一般与水平面成45°~ 60°倾角安放,倾角小时,清理时较省力,但占地则较大。机械清渣的格栅,倾角一般为60°~70°,有时为90°。生活污水处理中,当原水悬浮物含量低、处理水量小(每日截留污物量小于0.2m3的格栅)、清除污物数量小时,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一般应考虑采用人工固定格栅。本设计中,拟采用人工固定格栅,格栅倾角为α= 60°。 为了防止栅条间隙堵塞,污水通过栅条间隙的流速一般采用0.6 ~ 1.0 m/s,最大流量时可高于1.2 ~ 1.4 m/s。但如用平均流量时速度为0.3 m/s,另外校核最大流量时的流速。 栅条断面形状、尺寸及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取用)
图2-1 格栅断面形状示意图 (4) 进水管道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 20°。 (5) 当格栅间距为16 ~ 25 mm时,栅渣截留量为0.10 ~ 0.05 m3/103 m3污水,当格栅间距为30 ~50 mm时,栅渣截留量为0.03 ~0.01m3/103 m3污水。本设计中,格栅间距为20mm,所以设栅渣量为每1200 m3污水产0.08m3。 ③ 设计计算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α —格栅倾角,°; b —格栅间隙,m; h —栅前水深,m; v —过栅流速,m/s。 格栅的设计流量按总流量的80%计,栅前水深h = 0. 5 m,过栅流速v = 0.6 m/s,栅条间隙宽度b = 0.02 m,格栅倾角α=60°。 B、 栅槽宽度B 式中:s —栅条宽度,m; b —栅条间隙,m; n —栅条间隙数,个。 则设栅条宽度s = 0.02 m,栅条间隙宽度b = 0.02 m,栅条间隙数n由上式算出为4个。 由于计算出栅槽宽度偏小, 实际栅槽宽度B取1.0m。
C、 进水管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 式中:B —栅槽宽度,m; B1 —进水渠宽,m; α1—进水管道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则设进水渠宽B1 = 0.5 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 = 20°,栅槽宽度B=1.0m,
D、 栅槽与出水管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则 E、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 式中:—阻力系数,其值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 ; v —过栅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m/s2); —格栅倾角(°);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k=3。 则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过栅流速v = 0.6 m/s;格栅倾角 F、 栅后槽总高度H 式中:h —栅前水深(m); —设计水头损失(m); —栅前管道超高,一般采用= 0.3 m。 则设栅前水深h = 0.5 m,栅前管道超高= 0.3 m,设计水头损失由上述算得= 0.12m。 +0.12+0.3=0.92m G、 栅槽总长度L 式中:—进水管道渐宽部分的长度(m); —栅槽与出水管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m); —栅前管道深(m)。 则与由前知得= 0.68 m,=0.34 m,栅前管道深为栅前水深和超高的和,H1=0.5+0.3=0.8m, H、 每日栅渣量W 式中:—栅渣量(),格栅间隙为16~25mm时,= 0.10~0.05;由此估计20mm的格栅间隙的= 0.08 则本设计中污水处理站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则 m3/d 因为W小于0.2m3/d,所以宜采用人工固定格栅清渣。 I、校核 校核过栅流速: 污水通过栅条间距的流速一般采用0.6~1.0m/s,但是由于污水量小,当采用平均流量时其值可取0.1~0.3m/s.,所以满足要求。 J、 设备选型 根据理论计算选用人工固定格栅,但为了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本工程采用机械格栅:型号GF-650×1600,数量1台,功率0.75kw,机宽650mm,渠深1600mm,栅隙5mm,排渣高度800mm,安装角度75度,机架碳钢,耙齿不锈钢。 K、格栅槽尺寸:L×B×H=6.0×1.0×1.55m 设计容积:9.3 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建在调节池上。 (3)、隔油池 油类物质的密度一般都比水小,按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将其分为溶解性油、可漂油、分散油、乳化油,由于在小区职工日常生活、洗车、修车污水中占有大量油脂,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需将污水中的漂浮油脂去除,因污水量较小,采用小型隔油池,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隔油池设计:取污水在隔油池内的停留时间T=0.8h,水平流速v=2mm/s 由于污水量小,设计为小型隔油池,池型参考《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P293 图2-1-16 设计计算如下: 设隔油池内污水停留时间为0.8h,则除油池的容积 W=QT=500/24×0.8=16.8m3 设隔油池污水水平流速为2mm/s,则隔油池过水断面面积为: (取宽1.2m、高2.5m) 隔油池有效长度L为: L=3.6vt=3.6×2×0.8=5.8m 设池水面以上的池壁超过为0.5m,则隔油池建筑总高度为 H=2.5+0.5=3.0m 设计尺寸:L×B×H=5.8×1.2×3.0m 设计容积:20.88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由于生活污水排放具有非连续性,污水浓度和产生量波动较大,这些特点给污水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设一调节池给予均合调节污水水质水量,才不致后续处理受到较大的负荷冲击。为了保证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污水进入处理设备之前,必须预先进行调节。将不同时间排出的污水,贮存在同一水池内,并通过机械或空气的搅拌达到出水均匀的目的,此种水池称为调节池。调节池根据来水的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不仅具有调节水质的功能,还有调节水量的作用,另外调节池还具有预沉淀、预曝气、降温和贮存临时事故排水的功能。 本设计中,拟选用矩形水质调节池。污水从栅后渠道自流入调节池的配水槽,污水分为两路,进入左右两侧配水槽中,经两侧的配水孔流入调节池中。 A、设计流量 B、设计停留时间 由于污水排放的不规律性,所以水量在时间方面变化较大,而水质也时常有一定的变化。所以需要一定的停留时间,本设计中拟采用水力停留时间为T =6.5 h。 调节池在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最佳位置,应依每个处理系统的具体情况而定某些情况下,调节池可设于一级处理之后生物处理之前,这样可减少调节池中的浮渣和污泥,如把调节池设于初沉池之前,设计中则应考虑足够的混合设备,以防止固体沉淀和厌氧状态的出现。 调节池的设置位置,分在线和离线两种情况,在线调节流程的全部流量均通过调节池,对污水的流量可进行大幅度调节、离线调节流程只有超过日平均流量的那一部分流量才进入调节池,对污水流量的变化仅起轻微的缓冲作用。 根据污水站进水量的变幅和污水站的处理工艺,通常水量调节池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进水量是变化的,处理系统是连续运行的(指处理系统的污水量),其二,进水量是均匀的,处理系统是阶段性运行的。 A、水量调节池实际是一座变水位的贮水池,进水一般为重力流,出水用泵提升,池中最高水位不高于进水管的设计高度,水深一般为2m左右,最低水位为死水位; B、调节池的形状以为方形或圆形,以利形成完全混合状态,长形池宜设多个进口和出口; C、调节池中应设冲洗装置,溢流装置,排出漂浮物和泡沫装置,以及洒水消泡装置。 A、调节池一般容积较大,应适当考虑设计成半地下式或地下式,还应考虑加盖板; B、调节池埋入地下不宜太深,一般为进水标高以下2m左右或根据所选位置的水文地质特征来决定; C、调节池的设计应与整个废水处理工程各处构筑物的布置相配合; D、调节池应以一池二格(或多格)为好,便于调节池的维修保养; E、调节池的埋深与废水排放口埋深有关,如果排放口太深,调节池与排放口之间应考虑设置集水井,并设置一级泵站进行一级提升; F、调节池设计中可以不必考虑大型泥斗、排泥管等,但必须设有放空管和溢流管,必要时应考虑设超越管; A、调节池的有效容积V 式中:Q —平均进水流量(m3/h); T —停留时间(h)。 则调节池的有效容积 B、调节池的尺寸 调节池平面形状为矩形。由于调节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3.0~ 5.0 m,故其有效水深h2采用4.0 m。那么,调节池的面积F 池宽B取5m,则池长L 保护高h1 = 0.5 m,则池总高H C、进水设计 a、进水部分 污水从格栅池管道流入调节池的配水槽,然后前端配水槽进入调节池,污水经配水孔流入。 取配水孔流速(流速不能太小,以免配水不均匀)。 配水孔总面积 池宽5m,取n=25孔(孔间距20cm),道配水槽,则单孔直径为 b、出水部分 调节池的末端设置两台提升泵(潜水泵),一用一备,即相当于集水井建于调节池中。污水经提升泵直接打入预曝气池的配水渠中,进入处理设备中。 组合尺寸:L×B×H=6.8×5.0×4.5m 容积:153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及控制方式:提升泵2台,一用一备,型号:50WQ25-10-2.2, Q=25m3/h,H=10m,N=2.2kw。 离心泵采用美国克瑞泵ABS公司先进的技术,同时采用单叶片自动切割叶轮,特别适用于输送含有坚硬固体、纤维物的液体,以及特别脏、粘和滑的液体。所有泵均装有经调整好的撕裂机构能将污水中长纤维、袋、带、草、布条等撕裂后排出。因此在污水中工作不会堵塞,无需在泵上加装滤网,运行极其可靠。WQ型系列可根据用户需要配备双导轨自动耦合安装系统,它给安装、维修带来极大方便,人可不必为此而进入污水坑。 根据调节池水位对污水提升泵进行自动启停控制或切换控制,并按工作时间自动轮换水泵工作,可现场手动或中控室集中控制。 采用潜水曝气机进行空气补给,吸入空气多,产生气泡多而细,溶氧率高,无需提供气源,省去鼓风机,噪音小,具备既曝气又搅拌的功能,起到一机两用的作用。通过既曝气又搅拌达到改善水体质量,增加水中含氧量,有效阻止悬浮物沉积。 设计参数:Q=25m3/h 有效容积:V=QS/U Q:流量: 25m3/h=600m3/d S:进出水有机物浓度差(CODcr),500-13=487mg/L U:进水有机物容积负荷,2.2kgCODcr/(m3/d),由于进水浓度低,采用常温低负荷设计。 容积V=QS/U=600×487/2.2/1000=133m3 高度h =4.5m 面积A =30m2 设计池宽=5.0m 池长=6.0m 上升流速V=0.83m/h 符合要求 水力停留时间T=5.4h 符合要求 组合尺寸:L×B×H=6.0×5.0×4.5m 预曝气池总容积:135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材料:离心式潜水曝气机,数量1台,型号为:DSA-5.5-80,功率5.5kw,电压380V,电流13A,转速1470rpm,绝缘等级F,最大潜水深度4m。 采用DAS型系列潜水曝气机优点:吸入空气多,产生气泡多而细,溶氧率高,无需提供气源,省去鼓风机,工程投资少,除吸气口外,其余部分潜入水中,噪音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运用灵活,对水池无形状的要求。运行特点:DAS型潜水曝气机对那些需额外进行空气补给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由于采用潜水电机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的投资。同时采用星形叶轮设计,放射式气、水混合通道、当叶轮旋转时,在混合室内形成负压而吸入空气,与水在叶轮搅拌下,经扩散通道出来,形成气泡,将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 主要功能:采用导流沉淀快速分离工艺,污水以下向流的方式,均匀的进入中间沉降区,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作用,使污泥以4倍于平流沉淀池的沉速,将污泥快速沉降到导流沉淀快速分离系统底部,在上部水的压力下,通过无泵污泥外排系统,将污泥排至污泥干化池进行处理。污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以上向流的方式,经过斜管沉淀区,以8倍于平流沉淀池的沉淀速度,使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同样快速沉降到导流沉淀快速分流系统底部,污泥同样经无泵排泥系统流至污泥干化池进行处理。污水经导流沉淀快速分离系统处理后,清水流至导流曝气生物滤池系统,进行继续处理。 该池由絮凝反应池和斜板沉淀池两部分联建而成,集絮凝、沉淀为一体,通过加药装置向池中投加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浓度一般为0.1%~0.05%,或是先配成0.1%~0.2%,使用时再稀释成0.05%或更低,稀释液宜随用随配,存放时间不宜超过5天,用时采用多点连续投入方法,以充分发挥聚合物的絮凝作用。从而使废水中较小颗粒的悬浮物和胶体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在斜板的作用下沉淀 。 设计参数:Q=25m3/h 竖沉区设计参数:设计表面水力负荷:4m3/m2·h;则A1′=25/4=6.25m2; 斜沉区设计参数:设计表面水力负荷:8m3/m2·h;则A2′=25/8=3.13m2; A1′+A2′=6.25+3.13=9.38m2; 导流沉淀快速分离池表面积:3.1×3.1m 设计斜管孔径100mm,斜管长1m,斜管水平倾角60度,斜管垂直调试0.86m,斜管上部水深0.7m,缓冲层高度1m; 池内停留时间:t1=2.5m/8m3/m2·h=18min(2.5代表池深1+0.7+0.86) t2=2.5m/4m3/m2·h=37.5min 无泵污泥回流区尺寸:L×B=1×1m;泥斗倾角:45度;泥斗高:2.8m; 导流沉淀快速分离池总高:0.7+0.86+1+2.8+0.05m=5.86m; 停留时间: >2h; 设计尺寸:L×B×H=3.2×4.0×4.5m; 设计容积:57.6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加药装置(含计量泵)一套,型号为GM0100;PAM投药桶1个,容量V=500L;斜管9.61m2,孔径100mm,长1m,材质聚丙烯;吸泥管道PVC一批。 系统主要功能: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充分借鉴了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膜法、人工快滤法、沉降分离法、给水快滤法、聚磷排泥法等八者的设计手法,集曝气、快速过滤、悬浮物截留、两曝两沉、无泵污泥回流、定期反冲于一体,使污水在U型双锥这一个单元体内,综合实现三级、三区、三相导流、无泵污泥外排及回流处理全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高负荷、淹没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导流,脱氮除磷反应器,处理后的污水优于排放标准,实现中水回用。 主要功能:在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区内装有粒径较小的滤料,滤料下设有水管和空气管。经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导流快速沉降分离池预处理后的污水,自上而下进入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下行,而空气是自下而上行,也在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在对流接触氧化池中,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的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由于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受泥龄限制,因而种类丰富,对于污染物的降解十分有利。污染物被吸附,截留在滤料表面,作为降解菌的营养基质,加速降解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又进一步“俘获”基质将其同化,代谢降解,在碳氧化与硝化合并处理时,靠近内锥上口及进水口的滤层段内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异养菌群占绝对优势,大部分的含碳污染物(CODcr)、BOD5和SS在此得以降解和去除,浓度逐渐低,在内锥下部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占优势,氨氮被硝化。在生物膜内部以及部分滤料间的空隙,蓄积着大量的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微生物,因此在内锥可发生碳污染的去除,同时有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粒状滤料及生物膜除了吸附截留等作用外,兼有过滤作用,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在滤料空隙间蓄积了大量的活性污泥,这些悬浮状活性污泥在滤料间隙间形成了污泥滤层,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及悬浮物均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继而使污水进入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一个区域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内,较彻底的实现了污水的第一级处理。 设计参数:Q=25m3/h 设计BOD5容积负荷2.0kg/m3·d,设计前段处理BOD5去除20%, 即进水BOD5=270-270×0.2=216mg/L; 设计该部分去除率为80%,即出水BOD5=216-216×0.8=43.2mg/L; W1填料=Q(So-Se)/2.0kg/m3·d=600×(216-43.2)/2=51.84m3; 设计填料高度为2m,则A1=51.84/2=25.92m2; 主要功能:在外锥即上向流对流接触氧化区内也装有粒径较小的滤料,滤料下也设有空气管和水管。经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沉淀分离后的相对清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外锥。经过缓冲区后进入滤层,与空气一道自下而上,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与污水及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由于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不受泥龄限制,因而种类丰富,对于污染物的降解十分有利。污染物被吸附、拦截在滤料表面,作为降解菌的营养基质,加速降解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又进一步“俘获”基质,将其同化、代谢、降解。在碳氧化与硝化合并处理时,靠近外锥下部进水口的滤层段内有机污染浓度高,异养菌群占绝对优势,大部分的含碳污染物(CODcr)BOD5和SS在此得以降解和去除,浓度逐渐降低。在外锥的上部的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占优势,氨氮被硝化。在生物膜内部以及部分填料间的空隙,蓄积的大量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兼性微生物。因此,在外锥中可发生碳污染物的去除,同时有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粒状滤料及生物膜除了吸附拦截等作用外,兼有过滤的作用,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在滤料空隙间蓄积了大量的活性污泥,这些悬浮状活性污泥在滤料缝隙间形成了污泥滤层,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还起到了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从而能使有机物及悬浮物均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继而使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滤池(CCB)的第三个区域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内,较彻底实现了污水的第三级处理。 设计参数:Q=500m3/h 设计BOD5容积负荷1.0kg/m3·d;即进水BOD5=43.2mg/L; 设计该部分去除率为77%,即出水BOD5=43.2-43.2×0.77=9.9mg/L; W2填料=Q(So-Se)/1.0kg/m3·d=600×(43.2-9.9)/1.0=19.98m3; 设计填料高度为2m,则A2=19.98/2=9.99m2。 A=A1+A2=25.92+9.99=35.91m2,设计36m2,1座,尺寸:L×B=6.0×6.0m 滤池顶部水深0.5m,滤料2m,缓冲层0.5m,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外排回流区(二区)高2.2m,超高0.3m,池总高5.5m; 尺寸:L×B×H=6.0×6.0×5.5m; 容积:198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①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区需氧量计算:O2=a’Q(So-Se)+b’XvV a’活性污泥微生物每降解1kgBOD5所需氧量,以kg计。 b’每kg污泥自身氧化的需氧量,以kg计。 Xv,单位曝气池容积MLVSS量,以kg/m3计。 a’=0.9;Q=600m3/d,So=300mg/L,Se=10mg/L, b’=0.42mg/m2·h=10.08mg/m2·d;填料体积:51.84m3,比表面积:200m2/m3;V=51.84×200=10368m2; 生物膜每日内源口吸需氧量:10368×10.08=104509mg/d=0.11kg/d; 需氧量O2=0.9×600×(300-10) /1000+0.11 =156.71kg/d; 实际供氧量:R=O2×(1.33∽1.61)=156.71×1.47=230.36kg/d; 所需空气量:G=R/(0.3×Ea); Ea:氧利用率采用微孔曝气头,取30%, 则G=230.36/(0.3×0.3)=2560m3/d; 气水比:4.26∶1;曝气头单位服务面积:0.75m2/个;则共需曝气头48个。 ②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需氧量的计算 经前端处理SS去除率85%,即曝气生物过滤区单位时间内进入SS(mg/L)量为Xo=300-300×0.85=45mg/L。 设K20=0.3,θ=1.035VSS/SS=0.7,进水溶解性BOD5/进水BOD5=0.5; 冬季10℃的反应常数:K10=K20θt-20=0.3×1.03510-20=0.21; 出水SS的BOD5量:SSS=VSS/SS×Xe×1.42×(1-e-k·5) =0.7×10×1.42×(1-e-0.21×5)=6.46mg/L; 出水溶解性BOD5的量:Se=10-6.46=3.54mg/L; 去除溶解性BOD5的量:△BOD5=0.5×10-3.54=1.46mg/L; 夏季28℃的生化反应常数:K28=K20Өt-20=0.3×1.03528-20=0.40 出水SS的BOD5量:SSS=VSS/SS×Xe×1.42×(1-e-k·5) =0.7×10×1.42×(1-e-0.4×5)=8.59mg/L; 出水溶解性BOD5的量:Se=10-8.59=1.41mg/L; 去除溶解性BOD5的量:△BOD5=0.5×10-1.41=3.59mg/L; 实际需氧量:冬季单位需氧量: OR=0.82×(0.00146/0.01)+0.32×(0.045/0.01) =0.12+1.44=1.56kgO2/kgBOD5; 实际需氧量AOR=1.4×OR×Se×Q=1.4×1.56×0.01×600 =13.1kgO2/d=0.55kgO2/h 夏季单位需氧量:OR=0.82×(0.00359/0.01)+0.32×(0.045/0.01) =0.29+1.44=1.73kgO2/kgBOD5; 实际需氧量:AOR=1.4×OR×Se×Q=1.4×1.73×0.01×600 =14.53kgO2/d=0.61kgO2/h 标准需氧量换算:SOR=AOR×Cs/[a(βрCsm-Co)×1.024T-20] SOR:标准需氧量kgO2/h Cs:标准条件下,清水中饱和溶解氧9.2mg/L a:混合液中氧转移系数(KLa)与清水中Kla之比,一般0.8-0.85 β:混合液饱和溶解氧与清水饱和溶解氧之比,一般0.9-0.87 P:大气压修正系数 Csm:曝气装置在水下深度至水面平均溶解氧mg/L Co:混合液剩余溶解氧值mg/L T:混合液温度 Csm=Ct(Ot/42+Pb/2.026×105) Ct:t温度时,清水饱和溶解氧mg/L Ot:滤池中溢出气体含氧量 Pb:曝气装置处绝对压力 Ot=21(1-Ea)×100/[79+21×(1- Ea)] 混合液中剩余溶解氧Co:3mg/L;a:0.8,β:0.9,p=1.0; Pb=1×105+9.8×103×hH20=1.44×105 Ot=21×(1-0.3)×100/[79+21×(1-0.3)]=15% 冬季:Csm=Ct(Ot/42+Pb/2.026×105) =11.3×(15/42+1.44×105/2.026×105)=11.86mg/L SOR=AOR×Cs/[a(βрCsm-Co)×1.024T-20] =0.55×9.2/[0.8×(0.9×1.0×11.86-3.0)×1.02410-20] =1.02kgO2/h 夏季:Csm=Ct(ot/42+Pb/2.026+105) =7.9×(15/42+1.44×105/2.026×105)=8.45mg/L SOR=0.61×9.2/[0.8×(0.9×1.0×8.45-3.0)×1.02428-20] =1.26kgO2/h 需氧量选最大值1.26kgO2/h, Gs=SOR/0.3×Ea=1.26/0.09=14m3/h ③硝化需氧量 AOR=4.57×Q×(No-Ne)/1000=4.57×600×(40-5)/1000 =95.97kgO2/d=4.0kgO2/h ④总需氧量:1.26+4.0=5.26kgO2/h Gs=5.26/0.3×Ea=58.44m3/h=1403m3/d ⑤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总需氧量:2560+1403=3963m3/d=165.13m3/h=2.75m3/min ⑥气水比:6.6∶1 ⑦鼓风机压力: 50kpa ⑧设备选型:离心式潜水曝气机,数量1台,型号为:DSA-5.5-80,功率5.5kw,功率5.5kw,电压380V,电流13A,转速1470rpm,绝缘等级F,最大潜水深度4m。 采用DAS型系列潜水曝气机优点:吸入空气多,产生气泡多而细,溶氧率高,无需提供气源,省去鼓风机,工程投资少,除吸气口外,其余部分潜入水中,噪音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运用灵活,对水池无形状的要求。运行特点:DAS型潜水曝气机对那些需额外进行空气补给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由于采用潜水电机的设计,无需进行机房的投资。同时采用星形叶轮设计,放射式气、水混合通道、当叶轮旋转时,在混合室内形成负压而吸入空气,与水在叶轮搅拌下,经扩散通道出来,形成气泡,将空气中的氧气溶入水中。 作用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杂质,使后续快渗系统能够稳定运行。滤池采用上向流,滤速取4.0米/小时;反冲强度10升/(米2·秒);反冲时间5分钟。 工艺尺寸:L×B×H=4.0×3.0×3.0m 设计容积:36m3 结构方式:地上式砖混结构,修建在清水池上。 池 形:方形,地上式 砂滤层厚度取1.0m,垫层0.3m 滤料:体积:V1=4.0m×3.0m×1.0m=12m3 垫层:体积:V2=4.0m×3.0m×0.3m=3.6m3 水力停留时间23min;反冲时间5min;气水联合反冲时间5min;冲洗总时间10min。 工艺尺寸:L×B×H=4.0×3.0×1.5m 设计容积:18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功能:消毒是水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2000年6月由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的[2000]124号文中规定“为保证公共卫生安全,防止传染性疾病传播,污水处理应设置消毒设施”。因此污水处理必须设置完善的消毒设施,选用完善的消毒设备。 污水的消毒由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二部分组成。消毒设施主要保证污水与消毒剂有效混合和消毒接触时间两个方面,污水消毒设备主要考虑消毒剂的自产、消毒剂的储存、定比定量的投加等三个方面。 设计参数:Q=21m3/h 设计流量:Qmax=25m3/h 消毒设施:翻腾S推流接触消毒工艺,保证污水混合和消毒接触效果; 该工艺由下翻腾混合段、S型推流接触消毒段、上翻腾三部分组成。 下翻腾段水力停留时间:60s S型推流接触消毒段水力停留时间:1.5h 上翻腾段水力停留时间:60s 设计尺寸:L×B×H=4.2×3.0×3.0m 设计容积:37.8m3 消毒设备:采用智能化虹吸式二氧化氯消毒装置,消毒剂的来源由二氧化氯发生系统产生,产生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储存在投药箱中,二氧化氯的投加量由虹吸投配,保证投药稳定。 消毒剂用量:500m3×8mg/L=4kg/d=0.17kg/h=170g/h,选200g/h二氧化氯发生器既节约又达标。 主要设备:JW型虹吸式智能化二氧化氯消毒装置1台,型号:JW-200型。 ①、工作原理 JW型系列智能化全自动二氧化氯消毒剂发生器是在吸收国内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国外现代科技开发研制出来的新产品。该产品在人机界面、触屏操作、双温双控、负压曝气、可编程序、智能转换的条件下,使含氯无机盐被酸化,从而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为主的最新型发生器。 二氧化氯是氯系消毒剂的第四代产品,它是以二氧化氯为主,氯气为辅的混合消毒剂,是一种强氧化消毒、杀菌、灭藻除臭剂,具有广谱、高效、快速、稳定的强力杀菌效果,灭菌率是液氯的五倍,次氯酸钠的十倍,而且安全无毒,对人体无副作用,经它处理后的各种水(饮用水、高层楼二次供水、游泳池循环用水、浴室污水、医院污水等)无三致物质产生,应用十分广泛,已被国际公认为新一代广谱强力杀菌剂、漂白剂,是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替代产品。 其化学反应式为:主反应: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副反应:NaClO3+6HCl=3Cl2↑+NaCl+3H2O ②、杀菌机理 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硫基酶和快速地抑制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③、性能特点 1、引进日本技术,采用可编程序,实现全自动、智能化运行。 2、采用双温双控触屏式操作,只需操作人员手指一点,就能完成操作任务和随心所欲的各种数据修改。 3、负压过小和超温运行时,该机自动完成失压保护和温度调节,自动完成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保护。 4、自动报警、自动补水,实现恒温系统的自我保护。补水完毕,报警自动解除。 5、自动加药,延时保护,自动关机,无设备损坏之忧。 6、体积小,占地1-2平方米,重量轻,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只需一人兼管。 7、投资小,运行费用低。 8、设备运行无噪声,特别适宜各种要求安静的环境。 9、按有效氯计ClO2含量大于70%,原料转化率80%以上。 ④、原料消耗 盐酸国家标准GB320-2006《工业合成盐酸》总酸度为31%的一级品。 氯酸钠国家标准GB/T1618-2008《工业氯酸钠》氯酸钠含量≥99%的一级品。 生产1g有效氯消耗氯酸钠0.65g、盐酸1.3g,每克二氧化氯折合人民币0.004元。 二氧化氯用量:(有效氯消耗量g/m3)
在污水消毒工艺中,为保证消毒杀菌能力,达到消除病菌、病毒的效果,要求接触时间不小于1小时,总余氯量为4~6mg/L,但是按照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规定,出水余氯应小于0.5mg/L,因此必须再进行脱氯后排放。 脱氯系统由脱氯池和无动力脱氯系统两部分组成,脱除多余的氯,保证中水回用。 设计参数:Q=25m3/h 水力停留时间HRT=0.5h 设计尺寸:L×B×H=4.0×1.5×2.5m 设计容积:15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JW200型脱氯机一台。 主要功能:系统处理完毕排出的清水进入池中存储,以便供冲地、洗车、绿化、消防、环卫等利用,多余的中水通过溢流口外排。 设计参数:根据要求回用率不少于75%,本设计按80%的回用率设计中水储存池,即回用水流量为16.8m3/h,按停留8h计算储存量计算。 设计尺寸:L×B×H=8.0×4.0×4.5m 设计容积:144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 主要设备:回用水泵或无塔上水器及配套设备,由于回用设施数量及距离无详细数据资料,因此,建议由业主自行解决。 外排污泥流到干化池后,上清液回流至污水池前端继续处理,污泥经消毒干化后外运处理。 产生的污泥,一年清运1~2次,产生的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外运,污泥预处理首先需要在储泥池中进行消毒,消毒采用石灰法消毒医院污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石灰投加量为每升约15g,使污泥PH值达11~12,充分搅拌接触存放7天以上,若存放于7天以上对大肠菌群的杀灭效率为99.99%。同时污泥干化后应密闭封装运输,消毒、干化后的污泥送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填埋处理或作农用肥料。同时污泥清掏前应进行监测,按照污泥控制标准,对粪大肠菌群数进行监测,监测值需≤100MPN/g时,才能进行污泥清掏。外排污泥流到干化池后,上清液回流到污水池前端继续处理,污泥厌氧、好氧消化及消毒后定期用环卫车外运。 设计基础:污泥量按每m3污水产生0.01m3污泥计算,日产污泥量为0.01×500=5m3(含水率为99%),按固定负荷10kg/m2·d计算,则浓缩区面积为A=5×1000×(1-99%)/10=5m2,消化区池深取4.0m。 组合尺寸:L×B×H=4.0×4.0×1.4m 设计容积:22.4m3 结构方式:半地上式砖混结构。污泥干化池修建在调节池上,不另占地。 主要设备:穿孔过滤管1套,污泥泵1台,型号:40ZW20-12,Q=20m3/h,H=12m,N=2.2KW。 新修建污水处理综合房一套,修建在调节池和消毒池上,不另占地。分格成设备房一间,消毒及控制装置一间,共2间,砖混地上式结构。单间组合尺寸:L×B=4.2×3.3m,共占地27.72m2。设备房间内放置设备水泵机组、曝气机、自动控制装置、消毒脱氯装置等。
文章分类:
废水处理
声明:本文源自盛鑫华业环保设备整合整理,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