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一直是农村水体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为农村水环境改善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从市场发展看来,我国的农村污水治理正全面提速;从顶层设计来看,标准制定正日趋完善。
“水十条”明确要求“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2017年4月,住建部发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技术标准,增强了实践操作性;2018年1月1日起,我国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在全国推行。其中,对处于薄弱环节的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新法修订了多项条款予以加强,明确了要对农村的污水和垃圾进行集中处理。
我国目前90%以上的县城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治理领域已逐渐接近饱和状态。而相较于市政污水处理这片红海市场形式,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还有待挖掘。虽然与城市的大型污水处理厂相比,农村污水处理是“小”工程,运行维护要求简单实用,既要控制成本,又要凸显治理效果。同时小工程不等于低端工程,更不是简易工程,因此后期还需要一定的资金去维护管理。
尽管近年来农村污水处理率已有大幅提高,但仍存在着巨大短板。在政府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下,住建、环保、农业等多个部门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我国广大农村的污水处理基础建设设施已逐步完善,尤其是在农村村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如果仅靠政府财政投入,不仅负担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投资、轻效益现象。
各地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也暴露出了一些共性问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工作难度大、缺乏整体规划、资金花费多等困难。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同时,使30%的村镇人口得到比较完善的公共排水服务,并使中国各重点保护区内的村镇污水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农村污水处理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的发展质量仍然不容乐观,与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的村镇污水处理站主要由于村民管理,缺乏相关的环保专业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无法解决平时出现的问题,导致污水处理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或者第三方运维公司认为性价比较低不予维护,导致相关设施缺乏维修,进而不运行或少运行。因此在不少地区,农村污水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率并不高。
为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住建部接下来将对农村污水处理采取重点推进、梯次推进的办法加强建设与管理。同时,为激发市场活力,引入社会资本支持,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文要求深入推进农业领域PPP项目,明确提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预计未来农村污水治理的PPP打包项目会更加频繁落地。
住建部总经济师赵晖指出,当下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污水治理的第一阶段任务必须完成。同时,他也表示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在重点推进、梯次推进的治理策略之下,将改厕与污水治理相结合将是破局农村污水处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在综合考量农村自然条件较为复杂、人居分散、资金短缺等状况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更加要注重经济实用性,因地制宜地完善设施布局,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实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愿景。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